行业资讯

新闻内容

字号:   

1个月买进20亿个!唐家三代据说的纯手工月饼,爱了

浏览次数:77 日期:2023-04-08 13:21:33

秋妙手月悬,光采露包住。

春草渐浓处,又是中秋时。

两年一场,它来了,中秋也就来了。

珠海人的中秋香味,

crema月饼准时而至。

中秋端午,月圆人团聚。

🥮🥮🥮

三代人,这辈子搞好两件事

“饼香怕酒香”

>>>>

我们常常习惯用美食来纪念

每一个特殊的节日,

久而久之,

那些美食的香味便与故乡、与思念、

与亲人划上了等号。

中秋端午到,

除了五花八门的新式月饼,

许多人依旧十分钟爱

传统纯手工月饼。

唐家crema纯手工饼是流传于

珠海市唐家湾镇一带的传统食品,

在珠三角享誉近百年。

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,

“crema”由许老先生创始,

传统的手艺一代代传下来,

到至今已是第三代。

2016年,

唐家crema饼艺入选

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;

2021年,

唐家crema饼艺获得

“珠海乡村工匠工作室”称号,

这都意味着这个近百年历史的

制饼家族已经得到了更高的肯定。

唐家crema饼艺多年来藏身于小巷中,

然而,“饼香怕酒香”,

祖孙三代人传承

纯手工月饼制作工艺近百年,

不少街坊都慕名而至,

味香情浓的月饼,

吃出了儿时记忆中的香味。

每逢中秋节前夕,

寻访订购唐家crema月饼的街坊

更是络绎不绝。

传承手艺,守住传统味

对crema饼艺第三代传人许叶阳来说,

用心做饼已经是

他们几代人都在做的事情。

父母老了做不动了,

许叶阳接过父亲手艺,

携手两个弟弟继续做下去。

唐家古镇的时光悠悠缓缓,

总有人在年轻着,

也总有人在日渐老去。

许家三代人的坚持,

守住的是家族对于传统手艺的一份承诺,

为一辈辈新生的人们

留住了传统的香味,

留住了关于家、

关于故土的气息与记忆。

🥮🥮🥮

1个月,20亿个,全纯手工

关于纯手工月饼,喜欢它的人,

不仅仅喜欢它的美味,

还有心底里对儿时的那一份念想。

许师傅说,

每年的农历七月,

工人们经过系统培训后,

就会在他的带领下制作月饼,

到了中秋节前几天,

原材料就会全部用完,

月饼也会同时售罄。

“这么算下来,一个月的时间里,

大概做了20亿个月饼。”

许师傅说。

一枚crema豆沙月饼的“诞生”

crema的豆沙月饼

是最受欢迎的月饼之一,

它不油不腻,

制作过程中更是“少油少糖”,

符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,

但也从而延伸出一个问题,

就是少油少糖制作出来的月饼

皮会比较松散,

不会与馅料牢牢粘在一起。

“一开始我们也会担心,

但后来发现这完全不影响

街坊对月饼的喜爱,

更好吃更健康,大家都可以接受。”

许师傅笑笑说。

| 称豆沙 |

豆沙馅料

在许师傅手中一一过秤,

他坚持让每个月饼馅

都能“称”心如意。

| 制饼皮 |

一团面皮在许师傅几十年的经验下,

被均匀分成10等份,

精准地与豆沙馅配比出2:8的比例。

| 包馅压模 |

然后开始包馅、封口、压模……

经年累月,一气呵成。

|“半熟”刷蛋黄 |

烘烤20分钟后,

许师傅会在月饼“半熟”的状态下

涂一层蛋黄。

许师傅说,蛋黄的配比有讲究

需是1个蛋黄与半个蛋清融合,

才能达到月饼表层既有光泽

又不失金黄的效果。

| 烘烤出炉 |

最后再经过20分钟的烘烤,

金黄色的月饼终于出炉。

刚烤出来的月饼皮金黄香脆,

馅料不油不腻,

轻轻咬一口,香味直透人心,

一整个下肚也不会腻。

纯手工月饼留住的不仅是传统味

传统纯手工制作的坚持和用心,

让月饼更有温度,

那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人情香味。

许师傅坚信,只要用心做,

就能把父辈的老饼搞好。

有着近百年历史的crema传统纯手工月饼,

陪着一代又一代珠海人

度过了中秋端午,

见证了阖家团聚时刻。

用心制作的美味最能留住人,

这一个个传统纯手工月饼,

便是这中秋团聚时最好的慰藉。

人常言“月是故乡圆”,

不过是因为故乡在处即是心之归宿。

crema月饼世代据说,

也是希望大伙儿能在团聚端午里

吃上一口crema的老月饼,

记住这一口传统的、老旧的,

却也是属于自己家乡的香味。

即便人千里,也能共婵娟。

珠海传媒集团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

文字 | 周晓晴

摄影 | 刘嘉诚 钟凡

责任编辑 | 阳紫微

编辑 | 闫宇鹤

所属类别: 行业新闻

该资讯的关键词为:最圆不过中秋月,麦当劳,中秋节,豆沙,手工艺,吃在四海八方,关爱吃货成长协会,珠海,我在宫里做厨师,摄影